白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一、总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2020)》以及《白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范围。本规划包括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涵盖白水行政全域,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北至菏宝高速,南至桥沟南侧上缘,东至榆蓝高速,西至杜康沟西侧上缘。其中,城区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区、城北新区、苹果园区、雷公园区,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二、城市性质与职能
(一)城市性质。华夏文字之祖,中国苹果之乡,以食品加工业、人文与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宜居城市。
(二)城市职能。华夏四圣文明传承圣地;中国现代苹果产储、商贸、创新高地;陕西杜康酒业、食品加工科技成长基地;渭北绿色生态、避暑度假全域旅游目的地;关中、陕北接壤地带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节点。
三、城市发展规模
(一)人口规模。规划2025年中心城区人口12万人,其中主城区9.7万人,苹果园区2万人,雷公园区0.3万人。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16万人,其中主城区12万人,苹果园区3.5万人,雷公园区0.5万人。
(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2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2.05平方米/人。规划2035年建设用地控制在17.9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2.09平方米/人。同时,为确保城市发展规模预测更具科学性、指导性,规划新增四处发展备用地,其中城北新区0.9平方公里、苹果园区0.81平方公里、雷公园区0.02平方公里、主城区0.24平方公里。
四、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心、四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核:中心城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综合服务核心区。
两轴:以林皋、杜康、中心城区、雷牙及史官为重要节点,形成县域西南至东北方向的生态人文旅游发展轴;以尧禾、中心城区、西固为重要节点,形成县域西北至东南方向的苹果产业、商贸物流发展轴。
三心:县域生态旅游服务中心(林皋镇)、县域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史官镇)、现代有机苹果产业示范中心(尧禾镇)。
四区:仓颉文化传承区、苹果产业示范区、商贸物流先行区、生态旅游休闲区。
(二)产业布局。构建“一心、两带、三园、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以中心城区为主导,打造现代苹果、食品工业产业集群;构建以物流服务、技术服务、旅游服务、休闲服务以及商务服务为主导的现代综合服务业体系。
两带:以两山一湖、杜康镇、雷牙镇、史官镇为东西向轴线,形成以仓颉、杜康文化以及自然生态、农家体验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带;以尧禾镇、西固镇为南北向廊道,形成以苹果种植、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农产品产业发展带。
三园:包括苹果科技产业园、雷公果业机械产业园以及仓颉上古文化园。
六区:林皋镇“两山一湖”生态旅游区,史官镇仓颉文化旅游区,杜康镇酒文化创意旅游区,尧禾、北塬镇有机苹果种植示范区,雷牙镇农家体验旅游区,西固镇商贸物流发展区。
(三)综合交通
1.公路交通。规划形成“三横三纵”县域干线公路交通格局,其中,“三横”指菏宝高速、342国道、308省道,“三纵”指榆蓝高速、209省道、210省道。
2.铁路交通。规划新增渭南—黄陵城际铁路,与包(头)西(安)铁路交汇,线路横穿县域中部,并在城区东侧设白水站。规划提升西延铁路狄家河站为白水铁路客运站。
五、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城、四轴、五区、七组团、一绿环”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中心城区。
四轴:即仓颉路金融商务发展轴、彭衙古城商业发展轴、果香大道交通发展轴、东风街历史文化发展轴。
五区:即主城区、城北新区、苹果科技产业园区、雷公果业机械研发园区、白水河环城沟壑森林生态区、苹果生态观光区。
七组团:即彭衙古城历史文化、商业服务组团,仓颉路金融商务组团,雷公路行政办公组团,城北新区便民服务、体育文化中心组团,城东四圣文化、豆腐文化主题公园组团,苹果、酒业产业创新组团,雷公果业机械产业组团。
一绿环:依托城市快速环线形成的绿色交通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