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鑫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硕鑫学习课堂

环境影响评估如何进行识别及分析评价?

发布日期:2019-11-22
点击次数:3703次
打印
分享

一、规划环境影响的产生及类型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先识别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性质,编制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表,然后结合环境目标,最终选择评价指标。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评价指标的关系见图4-1。

                                                                                 图4-1 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评价指标关系图

1.规划环境影响的发生方式

规划环境影响的发生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分解为若干具体项目或工程,项目及工程建设与运营将造成一定环境影响;二是根据产业组织学的结构行为绩效理论,规划作用于市场,市场结构的改变带动企业生产行为或个人消费行为改变,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各方面绩效,其中包括环境影响。规划环境影响的发生及方式见图4-2。

                                                                                图4-2 规划环境影响发生及方式

2.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就是通过系统地检查拟实施规划的各项“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时间跨度识别等。
    (1)影响因子识别。规划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包括影响类型识别和污染形式识别,确定大气、水和噪声等环境影响因子,以及TSP、SO2.COD等污染物或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减少等其他形式的生态影响。
    (2)影响范围识别。影响范围包括规划实施区域及其以外的其他受影响区域。规划对于实施区域以外产生环境影响是通过经济系统和环境介质传输的,如跨国水域污染问题、酸雨问题等。
    (3)时间跨度识别。一个规划被终止后,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思想观念、经济结构、经济布局等不能马上终止,而是作为原有规划的惯性继续作用于周围环境,甚至作用很长时间。具体的时间跨度应综合该规划层次性、有效期、实施区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人们的认可程度来确定。

3.规划环境影晌识别的环境影响性质划分

按照拟实施规划的各项“活动”对环境要素的作用属性,环境影响可以划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等。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与拟实施规划的各项“活动”特征、强度以及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有关。
    有些环境影响可能是显著或非常显著,在对规划实施做出决策之前,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影响的程度、所需要或可采取的减缓、保护措施以及防护后的效果等,有些环境影响可能是不重要的,或者说对规划的决策、规划的管理没有什么影响。环境影响识别的任务就是要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二、规划环评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1.清单法
    清单法是指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然后对核查的环境影响给出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价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或“一览表法”。
    为尽可能全面地把受规划影响的经济行为要素、经济行为改变所导致的环境因素列出。在构造识别清单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检验规划及其涉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规划的制订、执行、调整等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行、遗弃等全过程考虑其可能的影响因子;(2)关注直接的环境影响,也应关注间接的环境影响;(3)关注更为广泛的范围,除了关注规划执行区域内的因素,还应关注规划实施区域以外的其他受影响区域的相关因素;(4)广泛的咨询和征求意见。
    以某区域开发规划为例,说明清单法在环境影响识别中的运用。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五方面:(1)环境污染源识别,确定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开发活动;(2)环境污染因子识别,确定区域开发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如、SO2.烟尘、COD、氨氮等;(3)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确定可能受到区域开发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地表水、空气、土壤等;(4)环境影响性质识别,确定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5)影响范围识别,确定区域开发的空间影响范围,包括开发区域及其以外的其他受影响区域。
    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程序为:(1)对区域开发方案或规划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确定开发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内容、时段;(2)确定识别方法;(3)对区域开发方案或规划的内容进行分析,判定开发活动的每一部分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其能对哪些环境产生影响,分析确定影响和决定污染物产生、排放及制约污染治理的因素,确定影响范围、影响性质,具体步骤见图4-3。

                                                                                        图4-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2.矩阵法

清单法和矩阵法都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清单法是矩阵法的基础,矩阵法则是清单法的特殊综合表现形式。
    矩阵法是将战略及受其影响的经济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列,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或数字。矩阵是一种用来量化人类的活动和环境资源或相关生态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的二维核查表。它们本来用于评估一个项目和行动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和重要性,现在己被扩展到用于考察一个规划或多项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矩阵法有简单矩阵、定量的分级矩阵(即相互作用矩阵,又叫Leopold矩阵)、phillip-efilipi改进矩阵、Welch-Lewi三维矩阵等。相互作用矩阵适用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互作用矩阵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方为规划因素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下方是经济行为与受其影响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还会引起其他环境影响,则可在下方的右侧接着建立第三部分矩阵。分步矩阵是矩阵法的一种,也可看成是三维矩阵的“变形”,可以表示初始活动产生的第二级或第三级影响,从而跟踪他对环境的影响链。例如,活动1导致资源A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又进一步引起资源B发生变化。因此,分步矩阵可以起到网络法的作用。
    以铁路规划为例,说明矩阵法在环境影响识别中的应用。铁路建设线长点多,工程数量较大,建设时间长。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期和运营期。铁路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列车运行及相关配套设施如车、机、工、电段和车站排放的废气、污水、固体废物、粉尘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线性工程造成的生境切割。另外,铁路建成后,改善了沿途城镇的基础交通条件,随之而来的城市化过程将使车站周围区域的生态成分产生显著变化。如土地利用状况及利用目的向城市用地转变,引起土地硬化,从而改变了地面的生态特性。流动人数增多,人口密度增加,交通量和物流量的增大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各类污染物排放增加。在环境敏感地带和环境容量较为有限的地区,影响会更为突出。以铁路规划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的主要活动为列,以主要环境影响为行组成矩阵,分析各种活动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并附以不同的分值和符号表示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性质,从中筛选铁路规划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因子。

3.其他方法

规划环评环境影响识别的其他方法包括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系统流图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
叠图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包括通过应用一系列的环境、资源图件叠置来识别、预测环境影响,标示环境要素、不同区域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表征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将评价区域特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叠放在一起,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的地图。叠图法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线型”影响项目公路、铁道、管道等和区域开发项目。
    网络法是采用因果关系分析网络来解释和描述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除了具有相关矩阵法的功能外,可识别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网络法是用网络图来表示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各种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多级影响逐步展开,呈树枝状,因此又称影响树。网络法可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包括累积影响或间接影响。网络法主要有两种形式:1)因果网络法,实质是一个包含有规划与其调整行为、行为与受影响因子以及各因子之间联系的网络图。2)影响网络法,是把影响矩阵中的关于经济行为与环境因子进行的综合分类以及因果网络法中对高层次影响的清晰的追踪描述结合进来,最后形成一个包含所有评价因子即经济行为、环境因子和影响联系的网络。
    系统流图法是将环境系统描述成为一种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通过环境成分之间的联系来识别次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环境影响,是描述和识别直接和间接影响的非常有用的方法。系统流图法利用进入、通过、流出一个系统的能量通道来描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和组织。系统图指导数据收集,组织并简要提出需考虑的信息,突出所提议的规划行为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指出那些需要更进一步分析的环境要素。系统流图法描述一个有因果关系的网回路或系统图中的环境或社会的各种组分,让使用者通过一系列链接关系追踪原因和结果。它可以分析各种活动带来的多样影响,追踪那些由直接影响对其他资源产生的间接影响。这样就可以确定一项规划对各个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社区的多重影响的累积。系统流图法常常是识别一个规划产生累积效应的原因和结果关系的最佳方法。
    情景分析法是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环境状况,按时间序列进行描绘的一种方式,可以用于规划的环境影响的识别环节。情景是对未来状态和途径的描述,描述的内容既包括对各种态势基本特征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又包括对各种态势发生可能性的描述。情景分析是就某一主题或某一主题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情景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经济活动情景下的环境影响后果,以及一系列主要变化的过程,便于研究、比较和决策;(2)情景分析法还可以提醒评价人员注意开发行动中的某些活动或政策可能引起重大的后果和环境风险;(3)情景分析方法需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4)情景分析法给出了更多反映不确定性的参考数据,给出了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从而使战略行为更加完善,能够对影响进行预防。但利用情景分析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可操作性较差。图4-4即为情景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图4-4 情景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确定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确定流程
    规划环评应以环境影响识别为基础,结合规划及环境背景调查情况,规划所涉及部门或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初步确定评价指标,并在评价工作中补充、调整、完善。规划环评评价指标确立流程见图4-5。

                                                                                        图4-5 规划环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流程
    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步骤包括:
    (1)确定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的选择应从区域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出发,围绕规划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特点,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包括规划涉及的区域的环境保护目标及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评价指标是环境目标的具体化描述,评价指标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化的,是可以进行检测、检查的。
    (2)基本指标的选择
    基本指标可以从己建成的其他相关指标体系中选取,但必须注意要结合本次规划环评的特点进行选取。选取时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的指标应直接与规划指定的目标关联,尽量采用能定量表达的指标;②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数目,宜少而精;③指标体系应有层次性,各层次中的各项指标也应有主次。
    (3)指标体系的筛选
    建立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要紧密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提高可操作性。在选择指标时,应在规划环境识别的基础上,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规划分析及环境背景调查情况,同时借鉴国外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指标设置及项目环境评价指标,首先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评价信息,然后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频度统计法、相关性分析和公众参与等方法初步确立评价指标。通过多层次的筛选,得到内涵丰富又相对独立的指标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工作进展中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调整、最后完善成正式的指标体系。
    (4)评价标准的选取

对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进行判断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准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设置原则为:①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行业、地方或国际标准;②对于缺少相应的法定标准的,可参考国内外同类评价时常用的标准;③基于评价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确定理想值标准;④通过“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及协商”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2.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的组成部分,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站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条件、可能性及途径,并应充分考虑各个环境要素累积效应的影响、能源及资源利用而产生的影响、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间接环境影响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应包括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等3个方面。
    (1)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没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没有环境可持续发展,也没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指标体系可以选定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作为评价对象。
    (2)环境质量指标
    区域总体建设包括了各个产业、多个行业的发展,对于除海洋以外的多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均会产生影响,因此,环境质量指标包括了除海洋以外的水、大气、土壤、声学环境及固体废物五个方面,其中水环境质量包括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包括了环境空气质量、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对环境要素的质量会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人口、经济和其他社会指标,例如文化遗产、自然和人工景观和移民迁建等方面。
    四、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要求

应对所有规划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这就为对规划方案的环境比较提供了基础,使得规划编制人员和决策者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环境可行、环境优化的规划方案。规划环评是评价多个规划方案,而不是只寻找一个推荐方案的替代方案。

2.预测内容

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累积影响;规划方案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由于规划层次的不同,涉及的行业/区域不同、规划的社会经济活动不同,不能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那样提出如预测某几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而只能原则性地提出预测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wml

所有
服务